櫻花
一年實踐系列,  自我成長

身體是存款簿的1,財富是後面的0,一年運動實踐心得

為什麼開始運動

 

健康才是唯一

從學生時期讀書、打工、到出社會工作一陣子,看過遇過各行各業的人,同學、同事、朋友、家人,追求職位、高薪、高社會地位,大家都拼了命地工作賺錢,甚至不惜加班,就算被迫加班也不敢吭聲,當然也包括我。

幾年後發覺,靠著薪水雖然可以過日子,但沒辦法過上有品質的生活,長期的工作壓力與倦怠,慢慢侵蝕心靈與健康,最後我的身心都燃燒殆盡,錢也沒賺到多少,還花了不少醫藥費,特休假還要拿去看醫生,漸漸知道這樣的生活其實不少見,大家為了生活,在職場上忍氣吞聲、明爭暗鬥才是常態,真的很讓人灰心。

 

脆弱的力量

2022年我對人生按下了暫停鍵,重新審思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工作再怎麼換薪資、福利好像都不滿意,下班與週末再怎麼進修,好像都不如別人的高學歷或人脈,都這樣了我還能做什麼,真心不知道。

在得知反脆弱這個詞的時候,意外的感受到親切感,復原力是在重創後復原的能力,而反脆弱是超越了復原力,讓事物在壓力下逆勢生長、蒸蒸日上的能力,接受自己的脆弱也是一種能力,唯有認清自己並不完美,才能成長、才能變得更強,我想…..這可能是一輩子的課題吧。

 

做正確而非輕鬆的事

回顧這幾年去外面進修的各種課程,遇到許多領域的人,有不少我認知中的成功人士,他們有著不錯的收入、對工作滿意、對生活有熱忱,在進一步與他們交流後發現,我眼前這些成功的形象,他們背後付出的是好幾倍的時間與堅持。

讓情緒去奔流、但做正確的行為。
大方向沒問題就好、剩下的是持續學習與進步。
對任何事情只有要或不要、遇到問題就是想辦法解決、用意志力輾過去就對了。

跟這些前輩交流總是在一字一句之間得到許多啟發,我也發現一些共同的特點,在他們眼中努力是基本的,但要做事絕對要仔細,不是敷衍了事,細節的掌握不能隨便,保持開放的心去學習、去精進,適時的放鬆也不能放過,充電完之後就繼續前進,而且不斷地循環下去。

 

做正確的決定

 

 

怎麼開始培養運動習慣

 

精神與肉體

原以為身體與精神是可以完全分開的,身體累了休息就能恢復,精神渙散的話放鬆一下就好,在前兩年的經驗讓我完全顛覆了這個觀念,精神不好的時候,就算有體力也會提不起勁,體力透支的時候,腦袋想動但身體會不聽使喚。

無論是讀書、工作、玩樂都需要體能,學生時期的我還體會不出這點,當時熬夜打電動、夜唱、一天睡不到六小時,隔天還是可以活蹦亂跳,出來工作後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,平日起床總是特別疲倦,假日都巴不得多睡一點。

 

最小努力原則、持續下去

身體健康是你在人世間最重要的資產,既然如此我就要保持它運作正常,於是開始計畫每個平日來運動,以前跑過步,也買了小槓鈴做重訓,但現在想減脂所以改作高強度間歇有氧TABATA,剛開始看著影片心想才10~20分鐘應該很簡單吧,殊不知實際動起來後,真是要命的累。

嘗試幾天後決定調整運動時間,先從每天15分鐘開始,雖然看起來很短,但我的目的是希望能一直持續下去,每天慢慢的累積,而且之前沒運動習慣,身體馬上就接受強度太高的運動,很快就會想放棄。

 

養成習慣

這個目標從1天開始,就這樣持續了1週、1個月、3個月、6個月、1年,連自己都不敢相信居然持續了1年多,到現在只要超過三天沒有運動,身體還會出現不適感,可以確定運動這件事已經融入我的生活當中,雖然每天只有30分鐘,得到的體能與精神提升效果絕對超過30分鐘。

 

延伸閱讀:原子習慣,4步驟成為理想中的自己,概念篇

延伸閱讀:原子習慣,4步驟成為理想中的自己,實踐篇

 

一次一小步

 

 

運動過程得到的變化

 

身體變化

如果你對高強度間歇有氧有研究,或是實際體驗過,就能感受到那有多累,跟著影片做,剛開始的時候我連10分鐘都撐不過去,呼吸喘到姿勢歪七扭八,當下真的會懷疑人生,一分鐘都像一小時那麼長,難道這就是相對論嗎。

直到第3個月,我才能完整跟完20分鐘的影片,半年後開始能調整呼吸,熟悉整個過程後,已經可以慢慢調整節奏,知道哪些部分需要消耗較多力氣、哪邊可以喘口氣,一年後只要聽到音樂身體會自行做出動作,呼吸也很順暢,彷彿進入心流一樣。

 

心理變化

運動有一種魔力,當體溫升高,呼吸急促但不到喘的地步,就是身體預熱完畢的訊號,用這個狀態持續運動,會有種無所不能的錯覺,這時候大腦會產生多巴胺和血清素,腦袋會感覺非常的放鬆。

大量流汗也能紓解壓力,加上運動完通常會梳洗一番,梳洗過後更放鬆,像脫胎換骨一樣,而且這種感受只有運動才能辦到。

 

靈性變化

運動約半年左右,發覺了身體會半自動化的去動作,有段時間就會呈現身體在運動,可是大腦可以思考事情,不確定這跟冥想所說的專注當下會不會衝突,無論是哪種運動,熟悉一陣子後都會達到這種狀態,運動的同時有時間可以思考更多事。

尤其在跑步的時候,只要超過20分鐘,我就發覺自己分神了,接下來都是在思考未解決的問題,不過當喘不過氣的時候,專注力又會被拉回來,很特別的一種體驗。

 

舞蹈心流

 

 

持續一年後

 

運動的時間

我目前維持每週5天,每次30分鐘,週休二日就當作讓身體休息,當然這樣的時間不算太長,不過執行下來是我能接受的,因為運動是需要持續一段時間後才能看到效果的,經過一年的時間,讓我最有感覺的是去爬山的時候,以前爬完登山步道會氣喘吁吁,現在走完全程感覺還游刃有餘,這是很棒的里程碑。

 

運動的方式

現在還是以高強度間歇有氧為主,偶爾會出去跑步,因為經過一年的時間才終於適應30分鐘的強度,我是選擇清晨運動,只需要一塊瑜伽墊,跟著Youtube影片的動作,這些東西在家裡就能準備,當然強度與方法還是會隨著自身的適應力調整,不過在找到更好的方式前,我會先選擇持續下去。

 

運動的感受

運動的好處比我預期的還多很多,以前都以為運動就是維持健康、加強體能,但實際持續一陣子後,發覺除了體力變好,抗壓力也變強了一些些,不確定是不是熬過肌肉疼痛、肢體不協調後的成果,加上上述說過的放鬆大腦、釋放壓力的效果,讓我感覺運動不只讓身體能力強化,對精神的復原力也很有幫助。

我父母兩邊的家族各示範了兩種版本的人生樣態,一邊是愛吃吃喝喝、鮮少運動、活動範圍幾乎都在家裡,另一邊是注重養生、經常運動、接觸大自然,這樣的生活持續幾十年後,得到的結果完全不同,一邊是經常進出醫院,另一邊是跟家人出遊。

大家通常都想著,沒關係,下一次再吃健康就好,沒關係,今天偷懶一下,明天再運動就好,下一次、下一次…….真的有那麼多的下一次嗎?等事情發生了,真的來得及嗎?你的過去造就了現在,你的現在改變著未來,想要什麼樣的未來,只在一念之間。

 

 

羽毛

留下一個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