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dspace文章封面
好書推薦,  自我成長

【好書推薦】冥想正念手冊,前往心中的藍天,找回生活主導權,書摘與心得分享 | Headspace

前言

 

為什麼會接觸到冥想?

這要從出社會工作一陣子後說起,上班的日常不外乎就是早起、吃早餐、通勤到公司、開始工作、吃午餐、午休、繼續工作、下班回家、吃晚餐、做點家務、休息、看影片、看點書或學習新事物、最後睡覺。

 

每當我關掉電腦、手機、躺在床上的時候,大腦就像是收到啟動指令一樣,開始全力運轉,許多念頭開始不斷的浮現出來,這些思緒都是工作相關的事、生活上的煩惱、擔憂的情緒等,狀況好的話可能半小時後就會睡著,比較嚴重的時候甚至整晚都無法入睡。

 

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好幾年,嘗試過運動、接觸大自然,希望能減緩這種狀態,確實在這些散心活動的當下會暫時忘記煩惱,但只要回歸到工作日常,症狀就會再度出現,求助醫生得到的答覆是生活壓力太大,累積的疲勞沒有消除,最後也只是開一些舒緩神經的藥。

 

透過朋友的介紹,接觸到冥想這個詞,查了資料,研究冥想該怎麼進行,了解基本原理與方法後嘗試了幾次,感覺還蠻有趣的,症狀也真的有獲得一些改善,為了瞭解更多相關知識就買了這本冥想正念手冊,希望深入理解與實作可以讓自己的思緒更平靜一些。

 

如果在看這篇文章的你,也有思緒混亂、許多煩惱在腦中盤旋、無法放鬆的情形,這篇文章會分享我在書中得到的啟發與冥想的實作經驗與感受。

 

書名:冥想正念手冊 Headspace

冥想正念手冊book

 

作者介紹

 

AndyPuddicombe

 

本書作者安迪.帕帝康 Andy Puddicombe,曾為佛教僧侶,現在是冥想正念推廣公司Headspace的共同創辦人,在世界各地推廣冥想正念超過15年的時間,公認為英國最頂尖的正念專家之一。

 

帕帝康在二十幾歲、還在大學唸運動科學的期間就決定輟學,飛到喜馬拉雅山上學習冥想。自此,他周遊列國了十年,包括印度、尼泊爾、緬甸、泰國、澳洲、俄羅斯,最後在印度北部受戒成為藏佛僧侶。

 

2004年還俗之後,帕帝康曾在莫斯科國立大馬戲團接受短暫訓練,繼而在倫敦舞蹈與戲劇藝術學院研習取得馬戲藝術學位,同時籌劃創立傳授冥想正念的機構Headspace公司。

 

冥想正念的功效獲得科學研究證實,在本書中,帕帝康引述了多項研究,指出冥想正念對身心健康眾多層面都能夠產生有益的影響,從提升專注力和生產力,到紓解壓力與焦慮、幫助睡眠、減重、改善人際關係、改善皮膚病、提高受孕機率等,從各方面幫助我們提升生活品質與幸福感。

 

 

思緒

 

對於腦中這些源源不絕念頭,書中用三種情境來形容它

 

道路

腦中的各種雜念、思想就像車子,有各種顏色、形狀、大小、引擎聲,有時我們會被車子的聲音吸引,有時是對車子的造型感興趣,想像自己坐在高速公路旁的草地上,心智就像道路一樣,思緒就像汽車,奔馳在道路上。

 

road

 

藍天

想像心智是一片清澈的藍天,思緒就像雲,感覺很快樂、放鬆的時候,它們會是蓬鬆的白雲,出現煩惱或是混亂情緒時,只會有大片、厚重的黑雲,天空永遠都是藍的,當心智非常混亂的時候,藍天就暫時被烏雲遮蔽。

 

bluesky

 

野馬

心智是一頭狂野的野馬,強悍到沒人能控制住它,牠們習慣自由奔跑,不習慣長時間站定不動,或是被迫違背意志,靜靜關在一處,讀完這個段落,用這三種方式想像過一遍,發覺這些形容還蠻貼切的,腦中的聲音有時候就像尖峰時刻的道路,車子又多又塞,還會出現許多喇叭聲、也會像是下雨前的陰天ㄧ樣,烏雲密布,甚至出現雷聲,整個空間又悶又難受。

 

野馬的描述,一字一句都非常能體會,可說是我目前的真實寫照,越想要壓抑這些煩惱或情緒,它越是會跑出來,重點是這野馬通常不是只有一匹,而是一群的,一隻接著一隻奔馳在腦中。

 

wildhorses

 

冥想與情緒的關聯

接觸冥想是希望可以完全消除內心的雜念,每次開始靜坐的時候,我的想法都是,『現在什麼都不要想』、『我要清空大腦』、『放鬆、放鬆、放鬆』,但這麼做的結果是讓大腦更混亂,更多不知道哪來的思緒冒出來,當然也沒辦法獲得最想要的平靜。

 

書中說到『在我們專注進行靜坐冥想時,並不是設法要制止思想、控制心智,而是一種放棄控制、後退一步,讓心智停留在自然察覺的過程,試圖抓住我們喜歡的事務時,急於擺脫所有令我們感到不愉快的東西,不管是試圖擺脫諸多思緒、難過的情緒或身體的不適感,全都一樣,都是抗拒,只要存在著抗拒,就沒有空間去接受,只要我們不接受,就無法擁有平靜的心』。

 

以為冥想可以消除所有負面想法的觀念,在這邊完全被顛覆了,原來我們沒辦法清除任何不喜歡的情緒,反而要讓這些想法自然的冒出來,同時觀察這些情緒從哪裡來,像是現在我感覺有點焦慮、煩躁,那是為什麼? 我想應該是明天要跟主管報告工作進度,有些緊張。

 

nervous

 

但這件事真的那麼糟嗎? 實際匯報完後其實也沒什麼問題,很多時候都沒有想像中可怕,是自己在嚇自己,感覺害怕的時候,看什麼都覺得很險惡,感覺快樂的時候,一切又變得很美好,實際上,事情本身沒有改變,是情緒改變我們對事情的感受,冥想的效果是加強我們對情緒的察覺。

 

如何冥想

 

準備階段

找個舒服的地方坐下,可以在椅子、地上或床上,把背打直,確定你在靜坐冥想的這段時間不會被干擾,可以把手機開飛航模式,設定計時器約10分鐘,提示的鈴聲建議用溫和一點的音樂,不然可能會被嚇到,過程可以搭配純背景音樂。

 

meditation

 

開始冥想

輕輕閉上眼睛,開始深呼吸,用鼻子緩慢吸氣,感覺空氣進入肺部,胸膛、腹部鼓起,用嘴巴自然吐氣,想像把那些煩惱與壓力吐出去,感受坐在椅子上,身體與椅子接觸的感覺,雙腳接觸地面,地板的溫度,用掃描的方式觀察身體是不是有哪些部位很緊繃,像是脖子、肩膀、背部,把它們放鬆。

 

聚焦心智

慢慢開始注意每次呼吸的節奏,可以將吸氣與吐氣的時間調整到自己最舒服的方式,如果呼吸速度太快,可以試著吸更大一口氣,吐出更多的氣,讓呼吸節奏緩下來,過程中分心去想別的事情也沒關係,再把注意力帶回呼吸上就好,重複這個呼吸循環直到計時器響起。

 

完成

最後我們完成冥想,結束觀察呼吸的動作後,先讓思緒自由奔放一下,不用控制或反抗它,只是觀察,如果發現你的心智忙碌,就讓它忙碌,它很平靜,就讓它保持這種沒有雜念的狀態,大約10~20秒後,睜開雙眼,緩和一下,感覺可以了就站起來。

 

 

正念是什麼?

 

當我看到正念這個詞的時候,以為又是宣揚正向思考、積極心態的一種方式,但在前言的部分就解釋到,正念指的是專注於當下、不分心、不帶任何偏見或判斷、覺察正在做的事情和你身在何處,讀完這段心裡就很納悶,本來以為尋求平靜應該要有很特別的方式,或高明的手段才對嗎? 書裡不斷強調,也很明確地告訴你,專注當下與覺察就是最有效的方法。

 

很特別的是,前言的部分將近40多頁,是這本書全部內容的1/5,很詳細得說明作者學習冥想的緣由,經歷的過程,最後的結果,與這本書的使用方式。

 

focus

 

把正念練習帶入生活

透過靜坐、冥想一陣子後感覺很棒,只是每次都需要找地方坐著,不是非常方便,書中也提到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可以結合正念,達到更好的生活體驗,像是吃東西、走路、運動、睡覺,以下分享我實作的三種方式與感想。

 

進食冥想

還記得上次專心吃東西是什麼時候嗎? 當下是只專心吃飯,還是會看著電視、手機、電腦播著影片一邊吃? 現代的生活節奏很快,所以我們為了省時間,經常同時做很多件事情,吃飯就是其中一個,但這麼做之後,通常連自己吃過什麼都沒印象,口味怎麼樣,會太鹹、太辣或太沒味道? 吃飯變成一個不能省略的例行公事,而不是種享受。

 

我在其中一餐中練習用這種方式吃飯,不看手機或電視,甚至會研究食物,記得這餐的菜有滷牛肉、喜相逢、大白菜與黑木耳、龍鬚菜、杏鮑菇,白飯,滷牛肉是用澳洲的腱子肉,雖然筋很多,但不會太難咬,反而很有彈性,醬油的鹹度也適中,喜相逢是用柳葉魚去炸的,自己做炸物的好處就是不用像外面買的,都是在吃厚厚的酥炸粉,大白菜跟黑木耳很清淡,有一點菜本身的甜味,龍鬚菜做涼拌的方式配上胡麻醬,胡麻醬口味有點重,幾乎蓋過菜的味道,龍鬚菜的梗蠻硬的,杏鮑菇切片候用煎的,表層有點油,味道就是菇類本身特別的腥味。

 

就這樣吃完這一餐,本來以為會花很久的時間,但看時鐘才過了20分左右,比起以往的邊看電視邊吃飯的方式,發現更能吃出食物原本的味道,也可以感受到調味料是怎麼影響我們的味覺。

 

enjoyFood

 

行走冥想

不曉得你有沒有體驗過,出門想走路去一個地方,回過神的時候已經快到目的地了,但是走去的過程中、經過的行人、車子,周圍的景觀,印象其實都很模糊,我經常都有這樣的體驗,常常在走路的時候,都是處於身心分離的狀態,雙腳在不斷往前進,但心思在想別的事情,而且會想盡快到想去的地方,走得很快。

 

實作行走冥想的時候,刻意放慢了腳步,開始觀察周遭的景象,在走路的過程中,發覺自己每跨出一步都是用後腳跟著地,看到周圍的建築,有白色油漆、蛋黃色油漆,白色方形磁磚,紅色磚塊,路邊盆栽有紫色與黃色的小花,聽到風颳起落葉的聲音,樹枝樹葉擺動的聲音,機車、汽車的引擎聲,人的交談聲,聞到柏油的味道、汽機車的廢氣、樹葉的味道,一點點溼氣的霉味,那天風有點大,氣溫大概15度左右吧,有點冷。

 

enjoywalking

 

睡覺冥想

改變我最多的應該就是睡覺冥想了,就像先前提到的,我經常在睡前被過多的思緒困擾,妨礙睡眠,以前注意力會被這些想法帶著走,很自然的陷入思考模式,結果大腦反而更清醒,一個念頭延伸出另一個念頭,不停的循環下去,當然就睡不著了。

 

透過冥想可以更容易分辨是哪些想法在亂,當你察覺到這些思緒,在陷入思考循環之前,就把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,這期間難免還是會被那些想法影響,感覺到的時候就把注意力再拉回來呼吸就好,在心裡告訴自己,今天已經結束了,沒有別的事情要做了。

 

另一種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是回顧今天發生過的事,從睡醒、刷牙洗臉、吃早餐、上班….一直到現在準備睡覺,在做這個重播練習的時候也是會分心,同樣把注意力再導回來中斷的地方,繼續回顧,大約3分鐘內就可以結束。

 

上述兩種方式可以交互使用,還蠻常在過程中就會睡著了,如果還沒有,還可以接續一個方式,把注意力轉回身體上,感受身體躺在床上的感覺,枕頭、被子的觸感,用想像的方式從頭到腳掃描過一遍,過程中將掃描過的部位在腦海中將它關機,像是腳趾頭關機,腳掌關機,小腿關機……喉嚨關機,臉部關機,到大腦關機,透過重複向自己暗示關機、休息的訊息,我們的身體與精神會比較放鬆,持續到睡著。

 

sleepmeditation

 

頂空的感覺

如果說正念是能夠專注於當下的一種技巧,冥想是學習正念的最佳方式,那麼頂空則可視為產生的效果,頂空形容的是內在的平和感,一種不可動搖的滿足感,無論當時發生任何事,感受到任何情緒,都能處之泰然。

 

可以想像你在開車或騎車的時候,路上有非常多車子,塞得非常嚴重,有許多吵雜的喇叭聲,通常我們的情緒在這種狀況下會變得急躁,甚至很生氣,但有些時候反而會很平靜,心裡會想說,就塞車嘛,沒什麼大問題,那個狂按喇叭的人應該是很趕時間吧? 搞不好是肚子痛想趕快回家之類的。

 

那是一種非常平和的內心狀態,知道一切都很OK,而且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。

 

頂空也不是每次冥想都可以體驗到,只有透過持續、規律的練習,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境界,練習過程中,需要花點時間注意哪些因素可以增加頂空出現的機率,可能是練習的環境,聽到某段音樂,或吃到喜歡的食物。

 

Relax

 

持續練習

冥想是需要持續培養的,就像運動健身一樣,必須不斷的訓練、注意飲食、休息,重複這個循環,一段時間後,就會看到效果,每天只需要10分鐘,不需要很長的時間,為了養成這個習慣,可以每天安排固定的時段冥想,我個人的習慣是在早上運動完後與睡前各冥想10分鐘,這兩個時間點的好處是比較少被突發事件影響,讓你沒辦法冥想,而且這兩個時段是一天當中比較安靜的時刻。

 

早上冥想讓我有更正面的心態,為今天做好準備,開始新的一天,晚上冥想可以讓我回顧今天的每件事,同時整理腦中的思緒,讓睡眠品質更好,也更容易入睡。

 

sport

 

每天冥想的感覺都不太一樣,有時候心智很平靜,有時候很混亂,也不是說今天的感覺很差,就是失敗的冥想,書中也提到,沒有所謂好的冥想或壞的冥想,這就是冥想的效果,察覺自己的狀態,它就是一個體驗。

 

也可以嘗試紀錄每次冥想的感覺,中間發生的變化,那些念頭跑出來,是什麼感受,通常光是把這些寫下來,心情就放鬆了很多,持續一段時間後,能夠觀察每天不同的身心狀態,只是注意這些變化,不需要做比較。

 

作者在某次訪問中聊到他的理念,學習冥想的過程與感受,目前的規劃與未來發展。

 

幫助你過更正念生活的十項建議

在章節後段作者提供十個加強日常生活正念練習的方法,是作者認為最重要的一些建議

 

視角:選擇如何看待你的生活

帶給我們最大困擾的並不是外界事物,而是我們的心智,注意觀點如何改變也很有幫助,就像前面提到塞車的例子,相同的情況,可以有不同的心境,有時候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陷入負面思考的模式,但心智是可以改變的,察覺這種觀點改變的時刻,對冥想練習很有幫助。

 

溝通:維持良好的人際互動

為了體驗到頂空的平和精神狀態,應該更有技巧、善解人意的與人溝通,可能需要運用到更多的克制、同理心、換位思考或是好奇心,儘管我們的本意是良善的,有些人還是會對你抱有敵意,但你還是可以同理心來看待他們,如果某人總是這麼無理,那最好還是和此人保持距離。

 

communication

 

感恩:沒有什麼事情理所當然

如果想要體驗到更多頂空,感恩是必要的,當你對生活擁有強烈的感恩感,就不容易陷入各種雜念,真誠感恩我們所擁有的,我們就會更清楚看見他人生活中的缺乏,在寫這篇心得的時候,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還在持續,我真的很感謝台灣沒有戰爭,有足夠的食物能吃,乾淨的水可以喝,晚上還能放心地躺在床上入睡。

 

慈悲:仁慈待人、仁慈待己

當你仁慈對待他人時感覺很好,請你也別忘了對自己仁慈,尤其我們生活在一個高期望的世界中,期望值太高了,以至於我們在學習新事物時,往往嚴格要求進展。

 

grateful

 

憐憫:站在他人立場設想

憐憫不是我們可以做出來或創造出來的東西,它存在每個人身上,憐憫心跟同理心其實很像,就是站在別人的立場設想,了解他人的處境。

 

持衡:處之泰然

透過冥想訓練心智,能夠讓你保持更平衡的心態,使你在面對生活中的波動起伏時,更能夠處之泰然,但並不是說你毫無情緒,而是使你比較不會陷於那些情緒之中,你不再感覺自己被那些情緒操控。

 

接受:因為抗拒無用

無論你的境遇多麼幸運,生活中仍然免不了出現壓力與挑戰,一不如意就感到沮喪、失望,接受之旅,指的是去探索我們必須對什麼放手,而不是必須開始做什麼,這將使你在做冥想時,更自在,放鬆地去看那些浮現的思想與感覺。

 

selfcontro

 

沉著:放下不耐

對很多人來說,生活變得太忙亂,太急促,所以不耐煩感覺是理所當然,日常生活中會出現不耐,冥想的時候也會,最常出現的應該是 我為什麼沒有快點體驗到冥想的效果呢,但冥想的目的,並不是要獲得什麼成就,而是要學習覺察。

 

投入:持之以恆

正念從本質上改變你面對思想和感覺的方式,這聽起來感覺很棒,但必須藉由經常性的小練習才能做到,無論當下的感覺怎麼樣,都必須固定練習,跟其他技巧一樣,你越是經常應用,越熟悉專注的感覺,就會變得越有自信。

 

處世:有技巧地過活

有技巧的過活,包括妥善運用心智,在你認為自己可能說出或做出後悔的事之前,適時地制止自己,具有覺察能力與穩定性,能夠妥善處理困難的情況,而不是衝動行事,想要有技巧地過活,需要一定程度的智慧,可惜的是,智慧不能從書中學習,智慧來自對生活經驗的了解,而冥想能夠幫助增進智慧,我們可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,運用智慧明辨事務,開始在世上更有技巧地過活。

 

冥想正念手冊book

 

留下一個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